宋洪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任务、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早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提出,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021年,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到2025年,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一是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有序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继续通过中央车购税补助地方资金、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等渠道,按规定支持农村道路发展。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全面实施路长制。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农村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落实管养主体责任。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二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完善农村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和工程长效运营机制。三是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四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五是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强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

Image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一是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加快研发干旱、寒冷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户用厕所改造。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稳步解决“垃圾围村”和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是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三是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实现村庄公共空间及庭院房屋、村庄周边干净整洁。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一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完善农村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开展耕读教育。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二是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持续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行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加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三是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四是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合理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五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Image

全面促进农村消费。一是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二是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三是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四是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一是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21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对暂时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庄,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二是加强农房建设质量管理。健全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3年内完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三是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四是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科学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

Image

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一是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二是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三是壮大县域经济,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培育支柱产业。四是加快小城镇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五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县城。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六是推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增加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供给。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鼓励地方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孵化实训基地。

Image

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一是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制定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考核办法,确保按规定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出台操作指引,做好高质量项目储备工作。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二是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实施最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明确地方政府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稳妥规范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保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做好监督管理、风险化解、深化改革工作。完善涉农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三是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做法逐步扩大到全国。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强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完善审批实施程序、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机制。三是2021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四是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研究制定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的具体办法。五是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提供综合性交易服务。加快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Image

健全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一是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省、市、县级党委要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省、市、县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二是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加强考核结果应用,注重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建立常态化约谈机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强化乡村振兴督查,创新完善督查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来源:《中国金融》2021年第8期

吴, 彬彬

videos porno vintage letmejerk.fun sexo sentada no colo sexo mae gostosa luxuretv.fun melao nua na favela swathinaidusex xnxxporn.fun indian sex scandal free bigassporn porn300.online jharkhand ka sexy video www xxx odia video rushporn.online odia x video bengali sexy video film imhoporn.com boss xvideo muktha hot indiansexmovies.mobi pakistan xxx tamilauntybra turkishhdporn.pro sexpak babilona nude tubesafari.pro auntysexvideo ooo sex indian indianpornvideos.pro xxvieos xvideos7 indiapornvids.pro kook porn hollywood actress xvideo beegwank.com naked village aunty